我發現了這首歌在電影中的安排堆疊出層次般的韻律美感.
先是茂伯一人留在舞台上,自彈月琴,彈出一滴一答如大珠小珠般的古音,對照周圍二十一世紀的聲光舞台及追星吶喊的青少年觀眾們, 孤單單的身影裡傳達出渴望讓新的世代了解的心情,又傳遞出解放自己在舞台上盡情伸展的快樂.
接下是勞馬,勞馬也解放自己,用他原來最喜歡的口琴加入[野玫瑰]裡,樂音由原來單音的月琴聲伴入口琴的和絃聲,增加了立體感及厚度.
幾句吹奏後,本來還在掙扎中的馬拉桑,大大,及水蛙等也是重返舞台拾起自己最愛的樂器...
大大的鋼琴聲在此時也加入了[野玫瑰],變成了月琴+口琴+貝斯+鋼琴的美麗和絃組合.
阿嘉的主唱也在期待中回到舞台上唱出了乾乾淨淨的聲音:
[男孩看見野玫瑰...]
於是海角樂團的月琴+口琴+貝斯+鋼琴+阿嘉歌聲融合在一起,傳達出恆春在地最美最閃亮的樂音.
此時中孝介上場了,他說這首歌他也會唱,他唱出了日文歌聲,而阿嘉本來要禮讓這位貴賓,沒想到中孝界留住了他,請他一起唱出這野玫瑰.
中孝介不僅沒有因為海角樂團受歡迎唱第三首而不悅,還留住阿嘉請他繼續表演,風度翩翩...現場氣氛一片和諧,變成
月琴+口琴+貝斯+鋼琴+阿嘉中文野玫瑰+中孝介日文野玫瑰
就像那國境之南的海灘邊,一浪一浪地打上來,音樂的堆疊,堆積著層次,堆積著情緒,堆積著劇情張力,就這樣進入了老阿嬤打開信的橋段...
轉調後是阿嘉和中孝介共同唱著日文的野玫瑰,這樣進入了六十年前的港口離別畫面,加上日本女兒清脆溫和的讀信聲,最後傳出孩童天籟般的純真歌聲飄揚著....
彷彿海邊堆積的浪高已經到了不能再昇高的最高點,也是最美麗的點....
那是音樂美,歌聲美,畫面美,人情美,風度美,愛情美,歷史美的交錯...
( 參考youtube影音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RK9EeWSCA )
這麼美的層次感,是連續重看好幾次這段畫面擁有的體會...我想,就是因為這麼美,才會讓我每看一次這段,就不由得會在某處要落淚般的感覺....
我想,這段永遠會是我最喜歡最受感動的,讓人想要寫情書給這段美麗的結尾.
To my favorist scene with Wildroses:
You are like waves beating on the shore,
accumulated with layers of affections.
Always touch my heart,
Always touch my soul,
You are always amazing by your unique beauty.
so beautiful that will never fade.
You'll be an eternal beauty
You'll be an eternal beauty forever in my mind.
- 留言者: Verte *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2-25 17:49:26
http://raindog73.pixnet.net/blog/post/22192164
Verte:
別糗我了~ 我寫得很開心耶,覺得自己觀察力真細微,比以前進步很多. 不過這篇是目前最後一篇了,沒有新的心得.
這篇中毒表我前幾天看過耶~
做了一下測驗,答對14題,交通工具題全掛...完全沒注意過是什麼牌子.
嗯..有狂熱份子強力催眠...我同學是最迷的...我不知道DVD已出來時,她已經訂好了.
這不就是2008年的台灣社會最有趣的現象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