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在社團學的都是水墨水彩畫,很傳統的美術課程教學,一直到出國後常去當代美術館看展,才不知不覺中好像培養出看懂及欣賞現代藝術的能力及興趣.
SFMOMA應該是我去過最多次的藝術館,沒想到,此次造訪的經驗竟然是十多次去舊金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也覺得最好看的一次!!
這次的主題是三位不同風格的現代藝術家作品展,每個都好特殊,好有創意,那種想像空間突破了我過往對美術的認知,更讓我對西方那種自由主義下所產生的創作感到瞠目結舌!!
這些藝術,跟理工的範疇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開啟了觀眾更多維的視野及感覺享受!!
首先看到的是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展-Take Your Time (慢慢地來~),他是個會讓觀眾在展場中跟他作品[互動]的藝術家,而我也真的[嚐]到了箇中滋味,非常另類及有趣!!

我在場中看了看,突然身邊有一道門打開了,幾位觀眾走了出來,直打哆嗦,似乎好冷, 每個人身上都還裹著毛毯.
好奇之下,知道身旁的房間裡有個展覽,我繞到房間入口處,館方人員請大家拿牆上吊著的毛毯披在身上,我當然也披了一件,只聽到說房間裡頭是零下18度C的展出空間,所以進去都要裹著毯子才不會凍到.
光是聽到這種情景就令人很動心,說什麼也要進去體驗...
排隊等了一會,等湊齊了十來位觀眾後,門就被打開讓我們同一梯次進入那神祕的冷凍空間.
哇!! 果然好冷...不! 是好凍!! 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何謂freeze的感覺,那是一種比cold還要冷,冷到手腳頭的水份血液似乎要凝固了般!! 冰箱的冷凍庫也就是這樣的吧!!
眼前出現一台結滿冰的車, 車的外殼上還罩著一層數百片刀形金屬片所組成如刺蝟般的甲,每片都已結冰,透過縫隙和車內發出的燈光,我還看到裡頭結冰的座位,只有一排前後兩人坐.
[哇! 怎麼這麼有趣呢? 但是這要表達什麼呢?] 我裹緊了毛毯,心裡不斷地想著.
這個作品的正式名稱叫做: Your Mobile Expectation (網頁上有這台冷凍BMW H2R氫氣動力車的現場照片喔!)
[你對車的期待]
BMW公司贊助了這項作品,我出了房間後,仔細地觀賞這個作品從初始到完成的過程影片,從組團隊,畫設計圖,到裁片,焊接,冷凍噴槍...等等,宛若看了一場數學,幾何學,鈑金,美學等等所組合的影片,真是不可思議.

互補的顏色
另外,還走到這間房,白光透過鏡片在垂直的兩面上映出互補的顏色組合,此鏡片會自轉,在一週期內在牆上秀出不同的顏色變化. 我在這房間裡看著這些變化,沒想到光學透過Eliasson變成讓觀眾直接在裡頭體驗的視覺美學, 不過這也可以拿到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吧!!
我在房間裡還一直聽到一個美國小孩,大概只有八九歲而已,在跟父母親談論他們所猜測的顏色轉換原因,聽起來邏輯思考推理力還蠻好的,這就是在美國長大的小孩吧!! 獨立有主見,那麼小就跟父母親談這些!!

頂樓上還有一個房間,進入後剛開始只是看到房間內的光顏色會由紅到綠藍等慢慢變化, 剛開始覺得:[這沒什麼嘛!] 沒想到待久了,竟然感到四周的氣溫會隨著顏色而變化,紅色時感覺熱,到藍色時覺得冷,符合一般人對顏色的冷暖感覺.
這個作品的正式名稱叫:[360 degree room for all colors] (網站可以看到顏色與溫度會變化的房間)
(存在各種色彩的三百六十度房間)
似乎是用到了光學和輻射學,熱學等等,是個乍看簡單,其實耐人尋味的作品!!

充滿幾何多面體等作品的房間
我也很喜歡這個房間的作品,這房間在顏色溫度房間的對面,裡頭有許多開架展示櫃及設計圖原稿, 這些作品的幾何比例都完美地被呈現出來,甚至還有山的等高線作品(如圖片中間用木片堆疊的作品).
設計圖的原稿上都有註明各片各面的長度尺寸,看起來事先的計算工夫下得很深, 是數學,幾何學,和美學的絕美組合藝術!!

我還在展場的學習區(Learning Lounge)裡,舒服地坐在沙發椅上,看了Eliasson作品的出版書籍,也看了他其他作品的介紹影片.
這些結合了數學幾何,光學,熱學,甚至氣象學的現代藝術作品著實超乎我的人生經驗及想像,好難得的現代藝術家!!
我甚至"懷疑"丹麥的哥本哈根藝術學院裡是不是要必修高等數學,才會造就這樣的丹麥藝術家!! 強調平等的丹麥,真是個有趣值得學習研究的北歐國家!!
很喜歡這個展覽,驚豔!!
其他關於Olafur Eliasson的網站:
1. Eliasson on Artnet -可看到更多的作品
2. Eliasson in Wikipedia - 文字介紹這位藝術家
3. Eliasson的官方網站
- 留言者: JC
- Email: buni7519@yahoo.com
- 網址:
- 日期: 2008-02-03 10:58:17
很特別的展覽
美國大學微積分是必修 (文科也一樣)
幾何學只要高中程度
應用比較難吧
[版主回覆02/03/2008 22:23:44]
我想應用是屬於創造力的部份,這部份就顯得文中的Eliasson的藝術很特別. 他用的幾何學非常多~
台灣的文學系就不用學微積分了~ 商學院才要吧!
- 留言者: Veronica
- Email: vyenlondon@yahoo.co.uk
- 網址:
- 日期: 2008-02-04 14:48:17
Dear Friend
Thank you so much for visiting my blog! It's a great pleasure to share my passion of art and music with you! And thank you so much for sharing Eliasson's artwork with us too! If you have time, share some videos of my performances: www.youtube.com/veronicayen wish you'll enjoy them!
I wish you a wonderful new year full of colourful adventures~
warm bless from musician Veronica

www.veronicayen.com
- 留言者: 老Vi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2-04 18:22:37
謝謝分享, 真是藝海無涯啊.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台灣高中美工科學生的基礎設計作業, 幾乎全是幾何啊. 我想差別在他們只是操作, 應用, 不須要去計算, 反而我看數學老師沒幾個是規規矩矩畫圖的(大都徒手畫, 嚴格來說都不符合幾合學上的定義.)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並不存有太多的界線, 學什麼的人就一定怎樣怎樣, 那是考大學分組把人給分壞了吧? 另外, 國外很多藝術家是有一整個工作團隊的, 我猜, 團隊中也可以包括各種不同背景的成員.
[版主回覆02/07/2008 09:38:35]
啊! 我剛好沒見過美工課本...去書店要特別找找.
不過曾想到這些幾何作品可以在高雄的工藝博物館展出,因為去過那裡,覺得feeling有些類似.
數學老師在黑板上用手畫的,的確反而沒有美工科畫的好.
妳說得好!! 我近來也正想著不要給自己領域科系限制,要跳開以前不自覺被大學聯考分系分組的自我限制,像我們做學術研究的,常常要補充新知,到最後我發現根本是要涉獵很多以前是其他科系在唸的,才能做得好研究.
是的,我在現場有看影片介紹Eliasson團隊成員,還有不同人種的,男男女女都有,有做電腦繪圖設計的,把車子的外殼再透過事先模擬計算畫出來.
- 留言者: conraych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3-11 11:04:56
你懂得也很多,
还懂得:光學和輻射學,熱學
谢谢分享,在整理一个关于他在纽约MOMA的展览的文字,SEARCH到你文.
[版主回覆03/11/2008 13:32:24]ok~他的作品看起來就是用到這些基本學問吧!! 不敢說懂多少,只能說是憑著在現場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