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辛苦了! - 找指導教授的經過(上)

     其實,我是在要進入碩士班第二年才找到正式的指導教授的!

     第一年完全是自費留學,家裡本來就準備好我的留學金,但我總希望能找到獎學金,否則接下來還想唸博士班哩!!不想花到家裡那麼多錢.

     當年那梯次有許多同領域的台灣人都申請出國唸,所以大家幾乎都沒拿到獎學金. 我也不例外,但我心想這樣也好,沒有一開始定下來,那麼到了系上教熟悉環境時再找適合的指導教授吧!




     到了系上後,我問秘書是否可轉組唸,秘書說可以,因為我並沒有固定的指導教授.

     我很勇敢地選擇了大學裡沒學過多少相關科目的一組,一邊自修,一邊旁聽或加選外系大學部的課程來補充不足. 碩士班只需修九門課,我卻共修了十六門課,還多修了七門.


     記得那時轉組後,該組的召集人教授,對我有些好奇,因為我不是在申請時就申請該組. 他看了看我的資料,說我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唸那組的科目,用那組的課程標準來取得學位.

     我就開始修那組的專門課程,一開始的確很多不懂,光是英語授課就聽得非常吃力了,常是聽到前兩個單字還在思考其義之後,老師已經又講了五句,很難寫筆記. 大部份只能抄黑板上的字,還好許多是公式導引,都是數學式,回家後自己還可以導導看. 只是....連講數學的語言也和從小到大聽慣的都不同,第一次聽到除法都是用[over]這個字,例如2除以3,說成two over three...用在台灣學的英文來思考的話,肯定會講成two divided by three,更不用說其他要聽懂及適應的了.  

     有個也是台灣來的學長給我建議, 推薦我去找另一位年紀更大學術界裡更有名的教授當未來寫論文的指導教授. 記得當時我去詢問這位教授了,結果得到的答案是他在過兩年可能會離開這間學校,所以只能當我碩士班時的資格考試委員.

     所以,找固定指導教授的這件事,就暫且放下來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