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2月8日夜
我闔上了這本書,在一年多的閱讀後,終於讀完了.
前年這本書上市時,一直對林徽音文章詩詞很崇敬的我,也想了解其在建築學上的成就的我,去買了來看看.
斷斷續續地,每晚睡前五分鐘坐在床上點燈讀個兩三頁,慢慢地看. 林梁兩人到各處勘查古建築的章節,有許多專業名詞,看得比較慢, 但是,隨著他們的行跡,手稿信件,建築的照片,可以感到兩人對建築學術的熱忱與貢獻.
只是,讀到這最後兩夜,我的心情,卻深沉低落到極點, 簡直不敢相信我眼裡所讀到的.
雖然,從前在教科書裏唸過[文革]的史實,但是,由身經那段歷史的作者所寫出來的真實經歷,卻還是我頭次讀到,心裡所感到的衝擊,無可言喻.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也是他的遺孀,寫下了這段她陪伴了梁最後十年,也是最煎熬的十年歲月故事.
沒想到這樣奉獻於學術及國家的優秀建築家,竟然會有這樣的結局....
獨坐床上讀書的我,差點要流下同情之淚.
我可以體會p.320林洙寫的那段話:
[對思成來說, 建築是他全部的生命, 如今他的全部學術思想與研究工作被徹底否定, 這使思成成了一個被抽掉靈魂的人!]
叫人不禁掩卷嘆息,我想我可以體會什麼叫做[抽掉靈魂].
對也從事學術工作的我,自承熱情不若梁林二人,但也有著從事這行業所擁有的基本執著,研究專業卻也好似我的深處心靈. 若然連專業上的付出都被全盤否定,尤其還是莫需有的否定,這種打擊肯定是無可比擬的.
林洙在最後寫道 (p.323):
……………
難道這位曾經無私地把全部智慧都獻給人們的學者真的已被大家遺忘了嗎? 不! 我不相信! 這一切,歷史會做出回答.
又是一個萬籟無聲,孤燈獨照的寂靜夜晚,我一頁一頁地回憶往事.
我又看到他 – 一位風塵僕僕地奔走在祖國大地上,為發現祖國建築的瑰寶而欣喜若狂的勇敢的探險者.
我又看到他 – 一位生氣勃勃,詼諧,風趣,循循善誘的,無私的老師.
我又看到他 – 一位追求真理,無私無畏,勇於前進,不斷探索的嚴謹的科學工作者.
(p.324)
我又看到他在人生最後旅程中的煎熬與痛苦的掙扎…我唯一感到慰藉的是: 在他最困難的日子裏,我給了他全部的愛,我與他緊緊相依,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一段路程. 他的悲劇是整個民族悲劇的一個縮影. 今天,在他含恨而逝的三十一年之後,在他一百零二歲誕辰之際,我執筆凝思,看著窗外美麗的月光,清華園這樣寧靜,它在新生中,但是他卻看不到這一切了.
我的親人: 在你拼命向前時,甚至沒有時間停下腳步看一看美麗的清華園. 然而此時此刻, 我是多麼盼望能同你一道在校園中漫步; 在荒島的小亭中坐一坐; 再看一眼我們周圍的景色; 看一眼歷史是怎樣真正向前的,哪怕僅僅之一分鐘!!
……………
啊! 我看完了書裡的這最後一頁,不禁這麼覺得: 雖然在這裡,[人間四月天]電視劇中徐志摩和元配,林徽音,以及陸小曼間的情感發展是觀眾注目的焦點. 許許多多我們對林徽音和梁思成的認識,也是從此開始. 但是, 未曾被傳媒所描述的,屬於梁思成和林洙間的情感, 也許沒有徐志摩般的驚天動地之浪漫, 卻是隨著時光流逝涓涓滴滴, 讀來溫醇而感人.
我在這字裡行間,讀到了林洙對梁思成由心靈裡深刻的認識,深刻的了解及懷念, 陪伴梁最後十年的生活中,所堆砌出的情感,實實在在的情感, 到三十年後為其整理文件寫下傳記的真實感情, 實不亞於[人間四月天]啊!
深沉的感動!!
- 留言者: Daniel I.C-第凡內早餐
- Email: marat193@yahoo.com
- 網址:
- 日期: 2007-12-07 00:04:14
我的林的認識主要是[人間四月天]
不過劇中最讓我有好感的是張幼儀
這個角色也改變自己對劉若英的看法
至於周迅飾演的林亦不錯
最不得我心的則是陸小曼
不過大部份人好像都不喜歡後者>
[版主回覆12/08/2007 09:51:45]
前一陣子有看到一篇討論張幼儀的文章, 特別將其後來成就自己事業的部份描述,而評論其實為一難得女子,還是繼續當了徐家的好媳婦. 我讀完後,也甚感欽佩. 本來坊間對林徽因之才情美貌描述較多,但後來也知道張幼儀好堅強有韌性的一面,這些都是吸引人的地方.
陸小曼我比較沒研究了,所以不太熟悉.
但我想徐志摩可能是在情感上不太成熟的人...
- 留言者: Franci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1-29 16:03:13
祝妳:牛年快樂
吉祥如意

[版主回覆01/29/2009 18:05:44]
謝謝,妳也是喔!
Happy 牛 Yea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