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站的特產店也不小,一進門右手邊就好幾個店員捧著看起來像是迷你版的刈包供顧客試吃,強調包有豬肉.
這日語稱為[角煮],我拿了一個試吃, 小小的, 熱騰騰的,兩三口就吃完了.
味道是合乎台灣人的口味,是滷豬肉.
不過,在台灣就已經吃遍了包著鹹菜跟花生粉,那樣飄著三層肉香味的刈包,日本的角煮,吃起來就覺得只是小case了. (請參考這位網友的文章,裏頭有更多精彩的角煮照片)
當然,這裡有樣在其他城市見不到的特產--各式各樣的長崎蛋糕.
除了傳統蜂蜜口味的以外,還常見到抹茶及巧克力口味的.
我對長崎蛋糕是有特別情感的,這卻要從小時候母親過生日說起.
話說小時候蛋糕是很難得吃到的,經過西點麵包店時,會看到奶油蛋糕,上面還裝飾著粉紅奶油花,但那都是生日時才會特別去買來慶祝時的,平常,最多只是雞蛋糕吧!
小時候在台北的家,離和平醫院不遠,我記得在醫院附近的路上,有家招牌寫著[長崎蜂蜜蛋糕]的店.有一次,爸爸去那裏買了一條蛋糕回來.
沒有什麼裝飾,看起還很平凡的蛋糕,不得我們這些小孩子的眼緣,卻獲得母親的青睞--沒有過多的味道,就是蜂蜜香甜及綿密的蛋糕口感.
後來母親生日時,常會說只要吃長崎蛋糕,或者是類似的一之鄉蜂蜜蛋糕,像這樣素簡樸雅的蛋糕.
所以,長崎蛋糕在我的童年回憶裏,是帶有母親口味的親切蛋糕.
我們在這裏待了約半小時,熱熱鬧鬧地試吃不少,這特產店是建在和車站連結的AMU Plaza 的一樓,Plaza官網在此(連結),而特產店的官網於此(連結),是個適合逛街的地方.
XXX XXX XXX
走出車站門口,找了一會兒才明白原來要上天橋到橋上才能等到公車,這公車有點像是輕軌電車一般,在車站前要到天橋上才有公車站牌.
天雨,地上有些滑,上了公車後,發現很擠,只能站著, 我卻發現這公車裏有些人穿著長牛仔褲--這是我來日本20天,第一次注意到公共運輸工具裏有人穿牛仔褲!!
長崎是日本很早就接觸西方文化的城市,所以連穿著的觀念也比較沒那麼拘謹吧!
此時車上擠滿了人,且窗戶上都是霧氣,不容易看到外頭是開到哪了.雖然有廣播站名,聽著聽著一時間也很難和手上在長崎車站所拿到的公車路線地圖對上. 只感覺到是過了五島町,大波止,還有出島等站....(見下方地圖西側沿海)
後來我感覺到公車轉彎了,是築町站,但我還來不及理解,下車門就關了,我連忙帶著父母親,在下一站西兵町下車.
長崎地圖
計畫要去[蝴蝶夫人紀念館],下了車之後,卻因為陰雨綿綿卻讓我無法分辨陽光的方向而無法判定東西南北.
此時媽媽喊著天氣好差又好冷,真不想走在路上耶!!
我拿出在台灣的文具店買的一只小小的傳統指南針來查看方向---嗯,立刻知道要往哪走才會到目的地--要往南沿築町通行.
沒想到這只小小的指南針,在此時竟派上了用場.
從西兵町站往南沿築町通行走,可到達蝴蝶夫人紀念館
如果往北走,是相反的方向,地圖上有看到平和公園,是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在此投下原子彈時長崎此地所受的災難.
往北(西北)可到平和公園
也不過兩天的光景,我就好像經歷了台灣割讓給日本,又脫離日本統治的五十年歷史. 昨日才在門司港前眺望關門海峽對面簽訂馬關條約的地方(見第85話); 今日就來到這因受到美軍投擲原子彈而讓日本投降,也從此結束了台灣由日本統治五十年的地方.
戰爭--無論是哪方發起的,受害的總是無辜人民....
只今日是來遊覽的,不想去接觸那種會讓人感傷的歷史,所以即使來到了長崎,並無打算去平和公園等和原爆有關的紀念地.
我們延著築町通往南行,風雨中撐著傘,加上天氣又冷,其實不是很好走,走了一公里,才到達松枝橋,這裏是和大浦石橋通垂直的交叉口.
知道往左轉進入石橋通是往紀念館的方向,不過一時間倒看不出細節是往哪走.這裏有座松之町停車場,我們就爬上樓梯走到它的二樓,也是頂樓.
沒想到在這裏可以稍微眺望到長崎港,還看到巨大壯麗的船艦,看起來很像軍艦.
濛濛細雨中的長崎港
|
我也順便拍下影片回味這風雨中的長崎港.
影片-長崎港
後來我查看了一下地形,知道要怎麼走了,出了停車場往東,再往右,果然看到了一條賣特產的街道,走到盡頭,就是這座大浦天主堂.
大浦天主堂
|
這個天主堂現在被定為日本國寶,其設立的歷史背景很複雜,是和宗教有關的悲傷故事,在此不多寫了,格友若有興趣,網上搜尋一下就有相關歷史可讀. 倒是來日本之前,我剛好在緯來日本台看了一兩集的[大奧前傳],裏頭有我喜愛的女星瀨戶朝香,她飾演的夫人角色對大將軍不假辭色,並質疑將軍對待信仰耶穌基督的日本村民的殘酷手法. 可見得不論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剛開始在日本傳教時都遭遇了當時掌權的各藩主的打壓. 我想其實這不是為宗教不同而打壓,而是掌權的擔心人民有別的信仰後不好控制及管理所進行的打壓吧!
這天主堂旁邊就是Glover Garden 的入口,這也就是蝴蝶夫人紀念館.
蝴蝶夫人紀念館Glover Garden 入口
|
從前在國外待著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鑽研了不少古典音樂及歌劇等等. Puccini的經典歌劇Madama Butterfly(蝴蝶夫人)自然也研讀過,後來還去洛杉磯市立的音樂中心看過此劇的現場演出.(*)
雖然現在,在我記憶裏僅存著幾幕畫面,但是那省吃儉用只為存錢看這種所費不貲的opera的留學生涯,卻在記憶裏閃耀著美麗光芒.
所以,總是有種感覺想過來看看.
不過,因為時間有限,我也只走到這門口照張相片,沒有再進去了.
爸媽並不太清楚有關歌劇的事情,所以當時,我對此地的嚮往倒是無法與他們分享.
格友們若有興趣一知究竟這座花園,可以讀網上這篇其他網友寫的文章及照片,十分詳盡.
(つづ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