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貝聿銘所設計的金字塔型帷幕內望向羅浮宮,午後陽光正亮
2004年7月24日下午近 3點
我們一行人隨著導遊進入羅浮宮,接著等了半晌,才等到導遊去買了團體門票回來.
先進入地下一層,走到貝聿銘大師設計的金字塔型的玻璃帷幕下,這裡是買參觀手冊及驗票的入口.
我們的導遊是領有法蘭西國家級導遊執照的一位年輕女性,她的英語非常流利,但是畢竟還是有口音的,所以得很認真聽才行.
過沒多久,我們就走在羅浮宮的悠長地下古城牆,這個城牆遺跡的長度也有些規模,我聽著導遊講解那一磚一瓦上有方型刻痕的由來:古時的築牆工以這樣的小方磚刻痕代表他們每日進度,以此換得工資.
導遊以慢條斯理的英語解說著:[so we know they got paid, they were not slaved..] (所以我們知道他們有領工資,而不是在當奴隸).
我站在這昏暗的地下城牆前,理解到我是站在一個可能有七,八百年歷史的古蹟前...
心裡的震憾是無可比擬的,因為,我的人生裡,一直到站在這古城牆前,所見過體會過的古蹟,最多最多只有三百年吧!! 因為生長的台灣,漢人的歷史就這麼幾百年,而留學時所待的美國,也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生命中第一次的這般感受,對於眼前的建築物,要以[八百年前的心]去體會,去洞察.
而我...突然間...卻有些難想像那[八百年前]的時間感. 是中國的宋代嗎? 應該是的, 也許我的祖先,正在大宋國的邊界上騎馬打仗,抵抗著入侵的金人.
而地球上的另一端,歐洲的這裡,有著許多工人正在建築城牆.
我感動著...
這八百年前的史蹟,在今日以此型式在世人眼前展示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